德育之窗

    闲话端午节 剧说《思美人》---追忆爱国诗人屈原

    日期:2017/5/29   点击:

      

        端午将至,为了更好的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让我们一道来,品端午,“思美人”,忆屈原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一、闲话端午节

       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,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端午也称端五,端阳。此外,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,如:午日节、重五节,五月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,天中节、地腊、诗人节、龙日等等。  

      过端午节,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,由于地域广大,民族众多,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。其内容主要有:女儿回娘家,挂钟馗像,迎鬼船、躲午,帖午叶符,悬挂菖蒲、艾草,游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,赛龙舟,比武,击球,荡秋千,给小孩涂雄黄,饮用雄黄酒、菖蒲酒,吃五毒饼、咸蛋、粽子和时令鲜果等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,说法甚多,诸如:纪念屈原说;纪念伍子胥说;纪念曹娥说;起于三代夏至节说;恶月恶日驱避说,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汨罗屈原祠

       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,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,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: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赛 龙 舟

       賽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   端 午 食 粽

       端午节吃粽子,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。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来已久,花样繁多。一直到今天,每年五月初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佩 香 囊

      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,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可爱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悬艾叶菖蒲

       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

        有关端午的经典诗词:

    端午

    (唐)文秀

    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;

    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 

     

    七律·端午 

    (唐)殷尧藩

    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

    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
    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

    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

     

    七律·端午

    老舍

    端午偏逢风雨狂,村童仍着旧衣裳;

    相邀情重携蓑笠,敢为泥深恋草堂;

    有客同心当骨肉,无钱买酒卖文章;

    当年此会鱼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二、剧说《思美人》

       中国战国时期,群雄争锋。生于名门的屈原(马可饰),机缘巧合爱上了民间女奴莫愁女(张馨予饰)。然而,身处内忧外患、危机重重的楚国,二人虽相知相恋,却不能相守相依。为了冲破命运的桎梏,二人不畏门第之别,相爱相惜,在同恶霸与权贵的斗争中卷入了宫斗权争、家国情仇的漩涡。与此同时,身负宏才大略的屈原,一步步踏上了拯危救国、九死不悔的旅程。有心报国,无力回天,屈原终万念俱灰,痛沉于汨罗江;莫愁女则驾舟去远,从此荡舟江湖。

       这部剧讲述屈原,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,让更多人知道屈原并非只是一代诗人,屈原也并非一出生就是忧国忧民的贵族,一出生就是满脸苍桑一把胡子的老头。端午节难道只是三天假吃粽子吗?端午节之前就有,一个引起争议的电视剧能不能带动观众真正的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? 思美人定义从来就不是正剧,而是青春历史偶像剧。以青春历史的手法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屈原。

       “思美人兮心自香,思美人兮月苍凉---”,“思美人”并非实指某一位美丽女子,此处美人或指楚君王(楚怀王或楚顷襄王) ,或寓意是美好高洁的品行操守。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,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、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,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,努力振兴楚国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三、追忆屈灵均

      他创立了楚辞,也开创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。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他主张对内举贤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后因遭贵族排挤,被流放沅湘流域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荆州屈原大雕像

    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,并在夷陵(今湖北省宜昌市)焚烧楚先王陵墓。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,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。

       屈原的作品,根据刘向、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,有25篇, 篇目为:九歌、招魂、天问、离骚、九章、卜居。他的大多数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《楚辞》中.

        主要名句有:

        杂申椒与菌桂兮,岂惟纫夫蕙茝(chai)?(《离骚》)

        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 (《离骚》)

        汩余若将不及兮,恐年岁之不吾与。(《离骚》)

        长叹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! (《离骚》)

        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 (《离骚》)

     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,屈原的人格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。他耿直无私、正大光明的品质,忠君爱国、矢志不移的情怀,疾恶如仇、苏世独立的气节补充了儒家思想的不足。开创了文人批评现实政治的先例,并使许多遭遇不幸的忠贞之士从屈赋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,培养了独立人格。

    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“伟大的爱国诗人”,一颗闪耀在“群星丽天的时代”,“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”

    (徐寿坤整理)

    上一条:在奉节县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之“文泽于心·礼修于行”巴蜀渝东中学文明礼仪展演上的讲话

    下一条:习与智长,化与心成;厚德载物,匠心育人 ——这是一本班主任的修炼秘籍



版权所有: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

网站备案: 渝ICP备16009678号-1

公安备案: 50023602000232

学校地址: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山谷街118号

学校电话: 023-85988368 教务处:023-85986769

技术支持: 重庆滨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